一张照片,两场“人生”。2023年,一个19岁女孩因看小说时被虐哭,随手拍下一张照。她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了噩梦的开端。两年间,她的哭泣面容被恶意盗用,从H色网站的“高潮针”广告,到黑产链条的“”宣传图,甚至成为网络诈骗的“道具”。女孩哽咽控诉:“我投诉过无数次,但那些账号封了又开,像野草一样疯长。”她的眼泪,成了他人牟利的工具。
类似事件早已不是孤例。重庆的陈女士患病女儿的照片被标价15元出售,累计卖出400多单;北京裴女士的古风艺术照被营销号篡改为“张爱玲奶奶”,全网疯传。
在互联网的灰色地带,盗图早已形成产业链。有人专盯普通人的社交账号,批量下载照片;有人通过AI换脸技术,将无辜面容嫁接至非法内容;更有甚者,如广州高某鑫案中,高中女生被的照片被配上淫秽文字,成为施暴者的“战利品”。律师指出,这类行为已涉嫌侵犯肖像权、名誉权,甚至构成诈骗罪。
然而,维权之路却布满荆棘。证据难固定:盗图者常使用临时账号,删除后难以追溯;平台责任模糊:部分平台对投诉反应滞后,封号后仍纵容换壳重生;精神伤害难量化:即便胜诉,赔偿金额往往与受害者承受的痛苦不成正比。
流量至死的畸形生态下,有人为博眼球,不惜编造“张爱玲奶奶”“受害者”等虚假叙事,将普通人推向猎奇狂欢的中心。网友戏谑:“营销号的文案,比复制粘贴还整齐。”
AI技术让换脸成本趋近于零,而人性中的窥私欲、暴力倾向,则为黑产提供了温床。正如被的高中女生所言:“他们不在乎真相,只想消费我们的痛苦。”
面对盗图,多数人选择沉默——怕被二次伤害,怕被贴上“炒作”标签。勇敢发声者即便集结十余名受害者维权,仍要承受“挑起对立”的污名化攻击。
对于承载个人情感的照片,故意损毁或滥用者可追索精神赔偿。此外还需要多方共同行动:平台需担责,建立盗图溯源机制,对屡犯账号实施“连坐式”封禁;公众觉醒,遇到可疑信息时,多一份质疑,少一次转发;受害者互助,用团结固定证据,用法律反击恶意。
这个19岁女孩的遭遇,撕开了互联网最荒诞的伤疤:当一张哭泣的脸能轻易沦为商品,当普通人的悲喜被拆解成流量碎片,我们是否正在纵容一个“无脸社会”的诞生?或许,答案藏在那句朴素的抗争里——“我的眼泪,不是你的生意。”每一张脸都有故事,但不该成为他人剧本的注脚。拒绝冷漠,从保护自己、尊重他人开始。
5月5日,黑龙江哈尔滨一名19岁女孩的照片被恶意盗用。她表示,两年来她的照片被放在黄色网站和“高潮针”广告海报上,尽管多次投诉但未见成效,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肖像权是自然人的重要权利之一,与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紧密相关
近日,有网友发视频称,自己两年前的一张哭泣照片被黄色网站和不良广告多次非法盗用。最近网络上热度较高的“高潮针”话题也使用了这张图片。尽管她在网络平台上多次投诉,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,两年来她深受其扰
近日,一名网友发视频称,自己两年前的一张哭泣照片被黄色网站和不良广告多次非法盗用。最近网络上热度较高的“高潮针”话题也使用了这张图片。尽管她在网络平台上多次投诉,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,两年来她不堪其扰
5月5日,黑龙江哈尔滨一名19岁女孩的照片被恶意盗用。她表示,两年来她的照片被用于黄色网站和“高潮针”广告海报等地方,尽管多次投诉但未见成效,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肖像权是个人的重要权利之一,与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紧密相关
4月28日A股开盘后,“高潮针”概念股集体暴跌,芭薇股份(837023)大跌超过9%,德美化工(002054.SZ)下跌超7%,天原股份(002386.SZ)下跌超5%。上周五,这些概念股受“高潮针”炒作盘中一度涨停。4月27日,女性“高...
近日,一位网友发视频称,自己两年前的一张哭泣照片被黄色网站和不良广告多次非法盗用。最近网络上热度较高的“高潮针”话题也使用了这张图片。尽管她多次在网络平台上投诉,但一直未果,两年来不堪其扰